欢迎来到项城网,请登录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周口 >> 正文

【周道时评】“两园”建设:农民增收的硬道理

2025-07-11 15:440项城网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关键期,如何让农民增收从“纸上数字”变为“腰包实惠”?商水县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返乡创业园“两园”建设为突破口,通过产业集群化、要素保障化、利益联结化三大创新,构建起农民持续增收的立体化路径(见7月8日周口日报)。这一实践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更印证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产业扎根乡土,方是农民增收的"硬道理"。

商水县的探索始于科学规划的顶层设计。该县以“全域统筹”理念破题,立足“西菌东薯、近郊果蔬”农业布局与“东部渔网、西部袜业”产业优势,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发展模式。通过拆除违建、复垦撂荒地、调整宅基地边界等组合拳,累计腾退建设用地1200亩,复垦耕地850亩,为32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9个返乡创业园区提供用地保障。这种“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持,让产业规划从图纸跃入现实,形成“乡有园区、村有车间、户有站点”的立体化产业格局,为农民增收筑牢根基。

要素保障的创新突破,是“两园”建设的核心支撑。财政设立专项奖补资金,银行推出“渔网贷”“务工贷”等定制化信贷产品,撬动社会资本参与;11支科研团队与40名科技特派员驻点指导,推动绿色食品认证与标准化生产,打造“邓城猪蹄”等10个省级知名品牌。更值得关注的是,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与电商直播基地的建成,让农产品从田间直通消费者餐桌,破解“产得出、卖不掉”的难题。这种全链条服务模式,不仅提升产业附加值,更让农民分享到产业链增值收益。

利益联结机制的完善,则让农民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受益者。通过“龙头企业+园区+村集体+农户”的“双绑”机制,土地流转、参股经营、基地就业等模式将农民嵌入产业发展链条。谭庄袜业园区吸纳周边20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超4000元;邓城羊肚菌种植基地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300余户农民年均增收2万元。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带动、群众唱戏”的良性循环,既避免资本“下乡圈地”的弊端,又确保农民成为产业发展的“”。

从“打工经济”到“产业经济”,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商水县的实践证明:只有立足本土资源、创新体制机制、筑牢利益联结,才能让产业振兴成为农民增收的“源头活水”。这一模式启示我们: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不是简单的产业数据增长,而是让每一个农民都能在产业发展中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来源:周口日报

(责任编辑:高敏)

精彩评论(0)

相关推荐

广告占位符